大唐的皇家弃员_大唐的皇室弃子全集下载
唐代长安城分为宫城、皇城和郭城。
宫城,是帝王皇室居住的地方,禁军屯兵在宫苑里,保卫皇家治安,主管单位是一个叫做“宫苑使”的。
皇城,是朝廷各个部门办公的地方,什么尚书省、鸿胪寺、礼部、大理寺都在这里。主管皇城治安的机构叫做“皇城使”。
管宫城的叫“宫苑使”,管皇城的叫“皇城使”。
至于郭城,则是百官贵族、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。整个郭城有一百多个里坊。负责郭城警卫治安的是左右巡使、左右街使、京兆尹。
李嗣源不是唐高宗的后代。
李嗣源本是代北沙陀族没有姓氏的部民,原名邈佶烈,年仅13岁便在李克用的军中效力,深受后者的器重。《新五代史》记载:李嗣源“世本夷狄,无姓氏。父霓,为雁门部将,生子邈佶烈,以骑射事太祖,为人质厚寡言,执事恭谨,太祖养以为子,赐名嗣源。”
李嗣源以剽悍武勇著称,麾下五百骑兵号称“横冲都”,皆是以一敌百的健儿,在攻战进取时鲜有败绩,以故李嗣源又被称为“李横冲”。光化元年(898年),李嗣源与朱温的大将葛从周激战于河北,“嗣源身中四矢,太祖解衣赐药以劳之,由是李横冲名重四方。”
天祐五年(908年),李克用薨逝,世子李存勖袭位。李存勖智勇双全,自幼便跟随其父征战南北,建功极多。即位后,李存勖南击后梁、北却契丹、西并河中、东取河北,不断地扩大实力和地盘。后梁太祖朱温在担忧国运的同时,也经常像曹操感叹孙权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那样由衷地感慨道:“生子当如李亚子,克用为不亡矣!至如吾儿,豚犬耳!”
李存勖前后跟后梁鏖战15载,终于百战功成,吞灭这个宿敌,一雪国耻家仇。而在此过程中,义兄李嗣源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,其中灭梁最后一战:偷袭大梁之战,指挥者正是李嗣源。就在灭梁的同一年,李存勖已经复唐称帝,并在灭梁后并岐国、灭前蜀,得凤翔、汉中及两川之地,一时间令南方诸国震动。
李嗣源不是唐高宗的后代
李嗣源是后唐第二位皇帝,他出生于一个没有姓氏的部落,后来被晋王李克用收养,还赐给他一个全新的名字。
不少人好奇,出生平凡的李嗣源究竟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?实际上李嗣源在带兵方面是一把好手,他曾在攻灭后梁的战役中立下功劳,后来一步步蚕食了李存瑁的统治。
不过李嗣源只当了七年皇帝,关于他的死因更是十分蹊跷。
不是。
他是沙陀族人。
李嗣源是沙陀族没有姓氏的部民,名叫邈佶烈,善于骑射,为人沉厚寡言,行事恭谨。他十三岁便在沙陀族首领李国昌军中效力,后被其子李克用收为养子,赐予姓名。长兴四年(933年),病逝于宫中,享年六十七岁,谥号“圣德和武钦孝皇帝”,庙号明宗,安葬于徽陵。
问这个问题的人,是不是头被门夹了。
唐朝国力强大影响力远及四方,很多少数民族或畏惧武力强大或者仰慕天朝富足而甘为附属。很多归附臣服唐朝的少数民族首领被赐与唐朝国姓李氏,后来他们很多自称李氏。实则和唐朝皇室并无血缘关系。沙陀族就是其中一支,他们是西突厥别部处月部。分布在金娑山南,蒲类海东,名为“沙陀”的大沙漠一带,因此号称沙陀突厥,简称沙陀。
沙陀族首领姓朱邪,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帮助唐朝镇压庞勋起义有功,被唐朝封为金吾上将军。赐姓李氏,名国昌,其后世代以李氏为姓。
先说后唐明宗李嗣源(867年10月10日-933年12月15日),字邈佶烈,应州金城县(今山西省应县),沙陀族。五代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,后唐太祖李克用养子。称帝之后,更名李亶。
再说说唐高宗李治(雉奴,628年7月21日-683年12月27日),字为善,出生于长安(今西安),李世民第九子,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,是嫡三子,唐朝第三位皇帝。
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种族的人怎么会有血缘关系,还后代?唯一相同就只有一点,都是人类。
李嗣源(867-933年),原名邈吉烈,应州金城人,沙陀族,晋王李克用养子,生父李霓,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第二位皇帝(926年6月3日-933年12月15日在位)。嗣源初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。同光元年(923年),唐庄宗李存勖领兵取汴梁,灭后梁。
同光四年(926年),李嗣源于魏州起兵,后来庄宗在兵变中被杀,李嗣源便在大臣的引导下进入洛阳监国。即位后,改名李亶,改元天成,杀酷吏,褒廉吏,罢宫人伶官,废内库,注意民间疾苦,号称小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