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_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下载
【原文】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,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,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【译文】
真正的圣人或统治者应该以无为而治放弃束缚人们的巧智,这样就会使百姓受益百倍了。
真正的仁慈者都应该放弃礼仪,这样就会使百姓回到原始的孝慈时代。
如果大家都放弃了一些利益和难得的物品,那么就不会有盗贼了。
上面在此只是列举了三个实例,文字描述的事情是有限的,这里是希望人们都以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。
道德经·第十九章
春秋时期 · 老子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,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,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以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,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绝学无忧。
译文
抛弃聪明智巧,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;抛弃仁义,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;抛弃巧诈和货利,盗贼也就没有了。圣智、仁义、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,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,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,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,减少私欲杂念,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,才能免于忧患。
原文:
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,不足以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,夷道若累,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广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质真若渝。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道隐无名。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
译文:
上士听了道的理论,勤奋地去实行;中士听了道的理论,半信半疑;下士听了道的理论,哈哈大笑。如果下士不笑,就不能称其为道。因此古语说:光明的道好像暗昧,前进的道好像后退,平坦的道好像崎岖,高尚的德好像低谷,洁白好像污黑,广大的德好像不足,刚健的德好像疲弱,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沌未开。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,贵重的东西迟迟才能完成,最高的乐声听不到,最大的形象看不见,道盛大而没有名称。只有道,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。